close
 

禪天下月刊專訪摘錄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慈悲心 開啟善的循環


  培育具備慈悲心與符合人道精神的孩子,原本是教育重點卻被忽略,若下一代能以悲天憫人的態度,對待周遭人事物,未來的世界才可能變得更和平美好。


 
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慈悲 讓孩子更具競爭力


  成績至上的旗幟高舉飄揚,使得台灣教育淪為知識與分數的競逐。然而近來,已有不少親子教育專家闡揚悲智雙運的理念,大聲疾呼:「慈悲教育並非過時迂腐的觀點,而是與時並進的教養哲學,更能提高孩子未來的競爭力。」


 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,同時也是一對雙胞胎爸爸的李偉文表示,未來世界和過去已然不同,只擁抱好成績、好學歷,不必然能於職場上有較好的出路。未來的世界,是專案工作型態的社會,所需之人才,必須能跨領域與其他人團隊合作。因此,教育孩子擁有一顆理解別人、同理別人、為他人設想的心,培養其溝通協調的能力,可提高子女未來的競爭力。


  他並笑問:「父母不都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嗎?如果子女能合宜展現體貼、仁慈的特質,他的人緣會比較好,與他人能相處愉快,那麼即使他一生成就平凡,也將會生活得幸福快樂。」


 
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悲智雙運 利人利已


  李偉文坦言:「許多父母覺得,子女把時間花在關懷與服務上,會耽誤他的學業,這是錯誤的關念。」


  當孩子對社會的關懷與付出愈多,他將發現原本世界那麼大,會更主動探索求知,並從實踐中體悟生命的意義,進而明白讀書是為了增進自身能力,服務奉獻。」他分析:「孩子持有正確價值觀,了解讀書、追求學問,並非執迷功名利祿,而是為了蓄養能力、開發智慧,以具體落實關懷時,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(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,而不是追求分數),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念書。」


 
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4招培養孩子柔軟、體貼


  教導同理求,讓孩子具備溫暖、體諒、關懷別人的人格特質,對於人際溝通與協商能力的培養,也是一種助力。


  招式一:帶領孩子觀察他人情緒


  孩子競賽獲得冠軍,父母除了跟他分享喜悅外,也需試著提醒孩子觀察其他參賽者的情緒。


  孩子經由觀察別人的感受,會了解到自己的反應,可能對他人造成的影響,而有更柔軟的同理心,並於應對進退間,學習顧及他人的感受。


 


  招式二:要求幫忙、參與家事


  父母要求孩子參與家事,或請孩子幫忙時,不僅會讓孩子體會爸媽的身心狀況,在過程中,孩子也會發現自己有能力去照顧別人,而學會給予、付出關心。


 


  招式三:陪孩子共讀書籍與電影


  李偉文認為,勾起孩子關讀小說的興趣,或挑選好電影、日劇,陪孩子一同欣賞,也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。


  李偉文笑說:「父母需想方設法讓子女喜歡看小說,且是看有深度人性刻畫與情緒描述的讀本,孩子藉由閱讀,投射到書中的主人翁裡,感同身受。」


  挑選優質、熱血的電影與日劇,陪孩子共賞,則是另一個好方法。李偉文建議,跟子女一起「專注看」電影,能讓孩子融入電影氛圍中,與劇中人物共嚐喜怒哀樂,一同面對生命困境的選擇、挑戰,並克服難關。他道:「觀嘗電影時的情境感受,將來會成為孩子面對真實世界,感受不同際遇生命(例如肢障者、被霸凌者)的同理來源。」


 


  招式四:禪修清淨力 轉化氣質


  父母的每一個起心動念,其實對孩子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力。以禪的角度來看,「一念相印,法界就成」,當每位父母都能擁有清淨的起心動念,其實都能傳遞給孩子。


  懷抱著清淨的起心動念,這股願力其實是強而有力的能量,尤其當父母對孩子都能時時以愛、善念、慈悲的出發點觀照孩子,一旦這股能量透過行住坐臥等方式傳達給孩子,便能漸漸地可以改變孩子的氣質,培養慈悲與同理心。


 


引用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napo0711/article?mid=5039&prev=5040&next=503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ypey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